賈選凝〈十一奉獻〉
信報 2012-04-26
我是基督徒。擁有信仰這件事的最大意義,在於它能讓你活下去。你盡可當作危言聳聽,我不會嘗試用「虔誠信徒比一般人長壽」這類看似經過科學證明的觀點說服你。信仰的實現,並不依靠誘導說服,而正如同空氣、水,與土地——它是最接近本質的一種生命選擇,它不只需要你相信,更要你為之奉獻。
神眷顧萬物,而人所能及的回報卻微不足道。因而只有在做「十一奉獻」時,我才略感內心平衡無愧。
但我女友,並不這樣認為,我們兩人,價值觀截然不同。我的周末生活,由做彌撒、去流浪狗之家服務,和私下練習廚藝組成,而她,既非信徒,也無法容忍動物身上若有若無的體臭,且覺得我的牛舌烹到再濃香酥爛,也不及去西餐廳吃一道牛扒可口。對於我每個月堅持從人工中抽取固定金額進行「奉獻」的行為,她深感匪夷所思。
「難道上帝會同你計數?」
我輕聲遏制她的無知。這是種精神層面的尊奉與寄託。
幾乎沒人覺得我們相襯,無論她的家人好友,還是我的。從信仰、興趣、性格等各方面來看,我和她似乎都不合拍,卻仍想與她共度一世——人生中任何接近本質的選擇,其實都不輕鬆,你想擁有一段不可或缺的感情,就意味著必須在一定程度上為它奉獻自我。
我們甚至還未有機會像其他情侶一樣為婚紗照、酒席預算等細節而大起爭執,就已在鑽戒這件結婚配備上分歧嚴重、止步不前。在我看來,鑽石是對未來長遠生活最無用的支出,那些看似分到精細的D-H色,也根本沒有任何差別,可在她看來,不但「無鑽不婚」,鑽石的昂貴級別,也直接等同於我愛她的程度。
女人一旦將矛頭直指「愛」與「不愛」這種哲學命題,你便束手無策。
實際上,我只是在想,如果省下買這顆石頭的錢,而將那些她整日掛在嘴邊夢寐以求的名牌手袋,全部送她,她的滿足感,會否同樣不低?
但她咬定,我不捨得這筆錢,是覺得她不值得。
「你每年塞進教會那個捐款箱的,都多過這個數。」「不一樣啦。」「當然不一樣!我沒有它值錢!」「你何苦貶低自己?」奉獻是身為教徒的義務,且額度也只有十分之一。
她怒不可遏:「十分之一還不夠!」整個世界驟然沉落。她的暴烈怒火,在我眼中,漸漸化為唇齒間呆板的一張一翕,過往積壓已久的那些憤怒,像是大片粘稠墨跡,淤堵在她心口,此時此刻,則成了對我發洩的最佳爆點。
人生紛繁漫長,肯堅持不懈奉獻生命的十分之一,確實已不算少。
而當你選擇同一個女人結婚,最可怕的不是她開口要兩克拉鑽石,而是石頭背後那一紙婚書,明確指出這只是奉獻的開始,從今往後,休戚與共,衣食、住行、金錢、時間、慾望、思想,你要奉獻出的餘生,遠高於你那「十分之一」的信仰。
見我不再出聲,她軟化下來,開始轉換策略,歷數與我一起其間,默默做出過多少妥協,譬如忍受我將大量時間消耗在教會、因我而間接蒙上感染狂犬病的風險,以及明明最討厭吃牛舌,但每次我煮,仍要不動聲色強吞下去..其間種種,不亞於聖母無私受難。
末了一句:「我就只要你為我付出十分之一。」我認真凝望她,一字一句:「如果你真的不喜歡,以後,我可以不再去教會。」她微微呆怔,有些難以置信,但又囁嚅:「可是..你還是會買鑽戒給我吧?」那空白。我答:「當然。我們明天便去。」戴上那枚渴望已久的solitaire 1895時,女友嶄露出前所未有的笑容。我目睹她由衷滿足,也感到如釋重負。
十一個月後,妻子與我在教堂舉行婚禮,幾乎沒人覺得我們不相襯,而所有近一年未有聯繫但應邀前來的友人,那天大多都私下捉住我,提出相同問題:「你們怎麼會分開?」
* * *
我送了鑽戒給她,但未向她求婚,而是提出分手,她氣得當場落淚。
但對我而言,理由再簡單不過——我甘願為我愛的人放棄信仰、奉獻出後半生的百分之百,然而她的實際所需,卻只是那微不足道十分之一。
而擁有信仰這件事的意義,不但在於你不會因為失去一個女人而活不下去,更重要的是,結識一位新受洗的美麗姊妹,因志同道合而修成正果,並非難事。
情數.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