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September 2008

  • 保持通話

    很久沒看過這樣硬派的港產片了。飛車、打鬥、還有槍戰。劇情扭計,雖然情節不無犯駁,但一切以快打慢,於是能自圓其說。演員不多,導演選角洽當、各自發揮出色,尤以劉燁演的大反派、心狠手辣但指揮老定、最為突出。意外地徐熙媛演的典型待救弱女子竟然說服力十足,數段面對劉燁等綁匪的對手戲竟能不致淪為花瓶。古天樂與張家輝各自交足功課,張家輝戲分雖然不多但所演的支線對推動劇情卻是非常重要。《保持通話》改篇自荷理活電影 "Cellular" ,看完後有衝動想找回荷理活版一看,但應該正如翻版無間道 "Departed" 一樣,會失望居多。

    connected


    ** 以下所言只限有看動畫的朋友:如果以近日大熱的動畫比喻,《保持通話》就像《魯魯修 R2》吧:都是節奏明快、拍得聰明、劇情大致合理就算。不過這類商業片其實都很考驗導演的功力和拿捏功夫,一般級數的導演例如河森正治於《Marcross F》到了尾段就駕馭不住劇情失速而死,更低手的如Gundam00/Gundam Destiny般就連連續不斷的大場面也鎮不住看倌的理性思考迴路而被毒罵咀咒而死了。

  • 青春電幻物語

    最近加入了百老匯的電影會,在電影中心有個小小的影音圖書館供會員借碟,於是得以看回很多以前錯過了的電影。岩井俊二的戲之前只看過《情書》,不大喜歡。在館內看到他之後執導的也是備受好評的《青春電幻物語》,心想也不妨一試,於是便借回家一看。雖然被多人讀過傷痕累累的 DVD 在 SONY機上不斷跳線,但仍是感到絕對好看!談日本學生欺凌與青少年問題的片子很多,但是沒有一部有岩井的真實感 —— 岩井確切的掌握到年青人的跳動,這大概和他在拍片前於網上特意成立 BBS 和網民一起創作網絡小說有關 (當時是電車男還遠未出現的2001年) 。片子裡 Salyu 的歌很動聽,不過最吸引我的還是 Debussy (德布西) 的 Arabesque (……)。片子還有一個意外的bonus: 初出道的蒼井優還是一臉稚氣的很可愛!雖然現在的蒼井優如朋友所說、還是十分「童顏」,但隨著演技的增長、少不免沾了一分大人的狡猾的味道了。


    蒼井優於《青春電幻物語》的最後一幕 —— 風箏

  • 宇宙浪客

    散庭的時候,她握著我的手,說我們還是朋友。

    我跟她說,我沒有甚麼要求,只想每個月至少見一次面。「朋友每月見面一次,也是很平常的事。」我說。她臉露難色。

    「朋友不需要經常定期見面吧,」她說,「我有些在外國的朋友,一年見不上一次,還是很好的朋友啊。」

    「孩子不來也沒關系,」我認真的望著她。「我只想見你。你知道,在這世界裡,我只在乎你。」

    她有點說不出話。她低下頭,想了想,然後叫起我的名字:「宏。過去是一段錯誤的日子。那段日子雖然漂亮,但終究是錯誤的:我錯了,你也錯了。不過我們還年輕,還來得及重新開始。我們不應在錯誤的道路上糾纏,不應互相拖累。所以,我想短期內我們還是不要見面的好。」她頓了一頓。「或許在五年、在十年後,當我們能夠冷靜地、客觀地凝視對方時,我們才再會面,好嘛?那時候,孩子也開始懂事了。」

    「你不明白。」我托了托眼鏡。「我對你的感覺是不會變的。以往沒變,現在沒變,將來也不會變。我一生只喜歡過你一人啊!所以無論是五年後、十年後,我看著你的目光都如同現在、如同昨天、如同我第一次看見你時的模樣。你或許已經忘記我和你第一次相遇時的情景,但是我沒有忘記!我沒有忘記與你的任何一刻,沒有忘記過和你一起時所說的每一句話、每一件做過事情……」

    她嘆一口氣,說:「時間,會沖淡一切。終有一日……」

    「所以才要定期見面啊!」我大叫。她有些害怕。我嘗試靜心解釋:「你知道我現在最害怕的是甚麼?」她搖了搖頭。「我現在最害怕的,是忘掉你。你說得對,時間終會沖淡一切 — 有形的一切。只要你始終不跟我說話、不肯看我,終有一日,我會忘掉你。我會忘掉你的體溫、忘掉你的聲音、甚至忘掉你的臉。可是,我對你的感情卻是永遠不變的啊!不能與你一起,這份思念將會和現實世界脫繫。五年、十年,當你再遇見我時,你將會看見一尊石像,抱著一堆無法具像的思念 — 我甚至可能不再認得你。那時候,我就會在這個宇宙中永遠迷失。我只能在無止境的虛空中,遊離浪蕩,成為不屬於任何世界的浪客。」

    她好像有些嗚咽,仔細推敲著我的話,認真地想著。門外傳來孩子的哭喊聲,孩子好像餓了。她站起來,掛上手包:「讓我考慮一會吧。」律師為她開門。臨離開法庭,她跟我說:「其實我不太明白你喜歡我些甚麼。」我呆了一呆,電梯就在我面前合上。

  • Existence and Meaning

    If men's destiny is death, then every part of life is demeaning. Each is a step towards non-existence, each is by itself a denial of one's destiny. The search for purpose is irrational, is a hopeless escape from one's fate. But still men seek for hope, because they desperately need a reason for living.

    --------------------
    Gordon W. Allport, Foreword to Victor Frankl's "Men's Search for Meaning"

    To live is to suffer, to survive is to find meaning in the suffering. If there is a purpose in life at all, there must be a purpose in suffering and in dying. But no man can tell another what this purpose is. Each must find out for himself, and must accept the responsibility that his answer prescribes.

  • 2008立法會選舉

    零八年立法會選舉結果塵埃落定,雖然詳細分析要待有時間檢閱詳盡資料後才可進行,但以下幾點可以先說說:


    1. 香港(島)獨立

    今屆選舉結果證明港島的選民是特殊構造的。兩大主流政黨在今次港島選舉只堪算是寥備一格,民主黨、民建聯只夠票各取一席。葉劉淑儀竟然與民建聯一樣取得六萬票,令曾鈺成繼上回李柱銘後、再次在九展台上因為勝利而梗咽。何秀蘭在區議會棄陣而逃、卻能在立法會選舉中復活當選。陳淑莊排頭的公民黨名單竟能得票第一、帶挈排第二的余若薇也成功連任。公民黨連同葉劉和何秀蘭,港島區六席中竟有三分之二的席位為擁有所謂「中產」形象的候選人囊括,與香港其他地區大異其趣。港島選民的思維似已與全港其他各地割裂,『香港獨立』之勢幾可斷定,以後的選舉分析需要獨立進行,不能與其他各區混同。

    2. 民主黨不死、公民黨未成氣候
    自公民黨兩年前成立以來,蘋果日報老闆黎智英、所謂的「香港良心」陳方安生、甚至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等皆認為「民主黨已死、公民黨當立」,積極將公民黨發展成民主派第一大黨,以至成為執政黨,領導泛民陣營。然而,這次選舉公民黨連計勉強參選的吳靄儀亦只取得五席,比上屆還少了一席;張超雄及毛孟靜在新界西及九龍西的地區直選皆無法突圍,反而民主黨卻分別取得兩席及一席。民主黨老而不死,於是次立法會選舉仍然穩佔八席,更因自由黨直選慘敗而進佔立法會第二大黨的地位。今次選舉證明那些認為民主黨應該讓位給公民黨的人是嚴重誤判形勢,大概他們都因為生活在『獨立』了的港島,而形成一些非常一廂情願的想法,和全港主流情況完全脫節。

    3. 自由黨慘敗
    當自由黨推出於九鐵兵變、母語教學等聲名狼藉的田北辰參選本人居住的九龍西時,我已斷定自由黨在掌握民情上是完全脫節 (不過我一位政政同學在我上月一口批死田北辰時,竟然覺得驚訝,此事令我更加確認香港社會分化情況真的非常嚴重,不同階層的人真的可以對其他階層的感覺毫不覺察) 。自由黨不在「中產」的港島推出有份量的候選人參選 (到最尾才推出「也很屋村」的林翠連) ,當中雖然估計有中聯辦勸退的成份,但形勢誤判是最大因素。假若周梁淑怡或田北俊在港島參選,當可取得葉劉、公民黨以至何秀蘭的相當票數,保住直選中至少一席。雖然我對田北俊落選新界東有些驚訝 (大概是田北俊少爺形象真的太差,與李鵬飛的「豪爽山東人」相差太遠),但周梁在新界西敗北卻是應有之事。不過,周梁與田北俊在敗選當日立刻辭去自由黨正副黨首的黨職,周梁更連行政會議的位置亦一併辭去,卻展視了良好的風骨,值得其他戀棧權位賴死不走以致弄得自己相當難看的小氣政客好好學習。

    4. 社民連現象
    社民連的成立絕對是近年政壇的大事。香港一直缺乏真正左派政黨 (職工盟及工聯會等工會組織算不上是政黨、民建聯等親建制政黨不算真正左派) ,旗幟鮮明的社民連能充份的補上這個缺位。社民連人材濟濟:核心人物黃毓民滿腹經論、口舌便給、心思細密;陶君行形象俊俏,於上次區議會選舉中與梁安琪論辯泥漿戰一炮而紅,是社民連代言人的最佳選擇;陳偉業於新界西打滾十多年、地區工作扎實,清楚地區選民需要甚麼;長毛抗爭形象鮮明、於沉悶的香港政壇中獨樹一幟。以上這批當打人物主理社民連,令社民連成功樹立起一鼓政治新風,連我這等小資經濟右派也會投他一票。這次選舉社民連取得三席,首次參選的毓民於九龍西的得票(37553票)更是民主派中最高,比在九西多年的馮檢基(35440票)及涂瑾申(29690票)還要多,成為香港政壇中不可忽視的力量 (他們才是社會政策討論中的關鍵小數派) ,以後例如蘋果等傳媒也無法忽視他們的存在,「智慧形罪犯」式人物黃毓民更是一定會如台灣的李敖一樣,於議會內外不斷砲製新鮮難哽的難題給政府,政府在來屆議會中可以預見將會是非常頭痛。

    5. 網絡政治
    網絡已是現時生活的必需品,網絡政治開始成為一個重要場景。Facebook、Youtube、網絡電台,都是重要的政治宣傳平台,並能確實鼓動選民投票支持心儀的政黨。不過不同政黨的網絡運用技巧彼此相距甚遠:社民連運用得最佳,於網上得到非常多的年輕人支持 (不獨投票、還成為義工),甚至鼓動到海外支持者幫手捐錢及呼籲在港的親戚朋友投社民連一票。民建聯、民主黨等老派政黨的網上宣傳則相當得啖笑,不值一談。公民黨雖云有網絡上相當活躍、早期在網上有相當名氣的黃世澤等幫助,但在連 IT (資訊科技)界受其力捧莫乃光也遭敗績的結果看來,此等公民黨所倚重的網絡新人的能力相當有限,甚至可能因為形象問題而有反效果,此點公民黨不得不察。由於本港政治人物平均年齡超過五十歲,對新媒體以至年青人關心的議題 (如保育) 的認識相當脫節,所以非常容易錯信一些聲稱掌握這類「新」東西的人。各政黨如果要得到年青人的支持 —— 亦即是他們常掛在口邊的要「年青人關心政治」,深入了解年青人、了解年青人關心的議題、了解他們日常的生活及慣用的媒體是這些前輩大老急需惡補的事。

    本次立法會選舉投票率極低,加上具爭議性的議題缺缺,本來按理無甚足觀。然而今次選舉龍蛇混雜,參選名單數目創出新高,各政治團體協調失敗,無論建制派還是民主派都是一片混戰,互相爭奪相近政治光譜的選票,加上民調因為遭到杯葛而準確成疑,多個議席未至最後一刻不知鹿死誰手,所以是次選舉是最堪玩味、也是我觀戰多年最興奮的一次。香港選舉運作日趨成熟,主要政團的競選工程日漸專業,也是令到這次選舉於技術上相當好看的重要原因。據說現時主流的「選舉分析員」對理解是次選舉相當頭痛,如果屬實、那只是確認他們其實不太能掌握香港政治。沒有「七一」、董建華下台等「阿媽是女人」的一面倒政治議題,一切選舉議題回歸政治常態、基本分析,在甚至連民調也不能參考的情況下,是次選舉立即成為一面照妖鏡,照出一眾「選舉分析員」到底能掌握多少香港基礎政治實況、並以此進行分析預測。在這個測試底下,香港相當一部份的「選舉分析員」是不合格的。

    -----------------------------------------------
    P.S. 感謝選舉,令我忙得無法回應好戲量成員李雅瑜在明報上批評我之前評論好戲量事件的文章。朋友說得對,我上次撰文的對象並不是李雅瑜,李雅瑜那篇自說自話的文章對象也顯然不是我;既是如此,除非我缺錢用要騙稿費,否則實在不應該浪費時間,撰寫回應文章。雖然我對好戲量於事件上轉移視線、避重就輕,以至對藝術和對市民的惡劣態度仍然有火;對好戲量的「陰質」劇場和教壞細路的戲劇班對香港戲劇界的負面影響相當擔心;對李雅瑜特意在文章中不相干的地方點出本人的學歷「社會科學碩士」、暗示掌握我的個人資料,以為能要脅我的卑鄙手段感到齒冷;不過這種劇團確實不值得我花時間,而我對香港的劇壇以至整體社會的看法是一貫悲觀、也不認為我的文章可能改變甚麼,因此還是打住算了。

  • 饗宴

    "It was their very essence that had been split in two, so each half missed its other half and tried to be with it; they threw their arms around each other in an embrace and longed to be grafted together. As a result, because they refused to do anything without their other halves, they died of starvation and general apathy."

    Plato: Symposium 191a, Aristophanes' Speech on Love.
     (Translated by Robin Waterfield, OUP 1994)

  • 《選舉》

    我是自《中學》起認識張虹。張虹是香港少數的純紀錄片導演 (有別於如《圍城》般的『紀實』狗血劇情片),曾在數個影後的座談會看過/聽過她,是一個很真誠的人,對觀眾的問題答得很直接,也很熱切與觀眾的交流。

    我比下文的游清源晚一天看《選舉》 — 其實我差點兒就與游同場觀影,不過在週六晚上九時許到達百老匯時,在外邊跑了一日的我略感疲累,於是選擇了在翌日懶洋洋的星期天下午觀影。週日下午那場張虹也有到場,映後也與觀眾短暫的談了一會 (我貪心的問了最多問題) 。比較游文中觀眾的反應,週日的場次大概觀影感覺更佳:雖然觀眾頂多只有二三十人,但應該都是對香港政治熟悉而有興趣的人,感覺上就似在大學時上SY的政治電影課,在不少較「次要」的片段都明白當中的關鍵和笑位而給予相當到肉的即場反應,以致張虹於映後禁不住問我們是否都是行內人仕、例如政治版記者或政黨黨工。我們當然都不是,反而游文中迅速變身為陀螺的,大概才是吃這行飯而在職業上需要看這部戲的人。游清源在尾段所寫的很有啟發性:原來僅四年之前採訪立法會選舉的政治記者已經走得只剩下一兩個,換句話說即是現時跑政治新聞的記者都是經驗很嫩的新記者,這裡所顯示出的香港政治結構性問題之多而難解,大概是這次觀《選舉》一片的意外收穫。不過,這沒甚麼值得高興就是。

    ---------------------------------
    游清源 〈《選舉》裏的選舉〉
    信報 2008-09-03

    謝天謝地,張虹關於上屆立會選舉的紀錄片《選舉》,總算可以趕及在今屆立會投票日的八天前公映。上星期六晚上九時四十五分,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選舉》第一場開場前,張虹卻說,因為有工作人員病了,所以這場《選舉》不是完好的版本,不日在香港大學那一場才是,不好意思,大家到時可以免費再看,云云。

    而開場時暗黑畫面中於無聲處突如其來的揚聲器驚雷級強大脈衝也開宗明義的說明,由張虹領銜主演的這場《選舉》戲中戲彷彿昭告天下,香港的選舉就是如此這般有欠專業不夠格。

    四年前的紀錄片事隔四年果然仍未剪好,以致不少觀眾看到一半,屁股已尖,座椅不時發出嘎嘎聲(其實觀眾不多,不夠一百個,粗略估計,恐怕有二十個觀眾在中場變身為陀螺,上一分鐘向左傾,下一分鐘向右傾)。印象中,當二○○四年的「長毛」梁國雄講完「蜚短流長」這個四字詞之後,《選舉》就開始亂過《亂世佳人》。

    幸好還可以看到楊森與余若薇的貌合神離,還可以看到鄭經翰的流氣霸氣,還可以看到梁家傑的難耐無奈,以至還可以看到蔡素玉的「女人味」。而我覺得,張虹的神來之筆是捕捉到長毛的「口吻與眼神」所象徵的「凶狠與純真」。這種矛盾統一的特質,在香港,因為難能,所以可貴。

    關於長毛所講的「蜚短流長」,《選舉》捕捉到的是,好幾位女記者都不知道這個四字詞的意思,搞到長毛要用較為「淺白」的解釋(我信本報讀者都會知道,「蜚短流長」的意思是「蜚〔飛〕語說短,流言道長」,即是閒言閒語也)。可見,那場選舉,就連記者都有欠專業不夠格。

    我最大的感觸卻是,那幾位不懂「蜚短流長」為何物的女記者,恐怕都已不在今屆立會選舉的採訪行列裏。《選舉》中的記者們,如今惟餘一二子,比立會候選人的變化大得太多太多了。而當傳媒仍算是監察政府的最強音時,這才是香港莫大的悲哀。

  • 美國總統外山恆一

    繼參選東京市長後,被稱為「絕對神」的外山恆一再進一步,以「美國第五十一州居民」身份參選美國總統,並隨即宣布自動當選。以下是候任美國總統外山恆一的競/當選宣言 (日語發言、英文字幕,背景曲為『新世界交響曲』):



    外山恆一競選東京市長的政見發布電視廣播可在這裡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