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tember 3, 2011

  • 胡恩威的文化評論

    數年前讀報訪問胡恩威,記者問胡恩威寫東宮西宮的劇本困難嗎,胡答簡單不過,只須將高官稍作丑化便行了,我讀後掩卷長嘆。長嘆的原因之一是原來胡只滿足於丑化高官,之二是如此簡陋有限的劇目竟然大受歡迎歷久不衰,究竟這是雞還是雞蛋的問題,我已無心深究下去了。

    胡恩威早前以公開信質問藝發局主席王英偉,其後信報訪問了王英偉。我對王半點好感也沒有 — 王擔任香港國際電影節主席多年,電影節攪得一塌糊塗,多個低級問題多年不見改善。但在訪問中,王可說是輕而易舉且甚得體的化解了胡恩威的質問。讓王如此輕易過關,自然不是王的公關技巧高超,而是胡恩威的質問,正如下文所說,太過低樁。不過只願在信報或亞洲周刊上讀占飛 / 林沛理的文化評論專欄,從沒付鈔買過林的藝評雜志《喵》(Muse) 的我,似乎也不大有資格在香港的文化評論「市場」上說三道四就是。

    =========================
    占飛〈質問王英偉胡恩威低樁 〉
    信報  2011-09-03

    香港知識界對「笨下去」的文化大趨勢一向逢迎多於抗拒,有時甚至會不自覺地認賊作父, 「內化」(internalize)了它的一套標準和假設,以為要與受眾進行最有效的溝通,必須訴諸他們最愚蠢的一面。

    早前《我要做特首》節目主持兼監製的胡恩威寫公開信畀藝術發展局主席王英偉,質問佢有什麼藝術修養、發展藍圖和何德何能居此操生殺藝術家大權之高位。

    既然係在報紙發表的公開信,即係在舞台上表演,所以搞舞台劇的胡恩威最緊張的是怎樣吸引觀眾。

    他最後選擇了一個徹頭徹尾的dumbed-down 方法,向來自商界的王英偉拋出一連串所謂「藝術常識題」,目的是要證明他是外行(outsider),冇資格「管理」他們這批香港的藝術家和文化工作者。

    常識題與領導才能無關係

    這件事最諷刺的地方,係有人用最冇常識的方法去考人的常識。稍有常識的人都應該明白,知道幾十條常識題的答案,跟領導才能完全沒有關係。王英偉係藝發局主席,唔係坐係接待處的receptionist。要challenge 佢,大把好問,為什麼要當佢係參加常識問答比賽的小學生?點解唔問佢,為何用四百幾萬搞的香港藝術發展局獎,要設錦上添花的「終身成就獎」,並將它用作宣傳的焦點?點解唔問佢,為何以藝發局主席的身份常常見報,究竟佢知唔知道自己有責任推動本地文化藝術,而唔係自己的仕途?點解唔問佢,為何鮮浪潮和校園藝術大使計劃一類藝發局委員的petprojects,年年可以獲批幾百萬,中小型藝術團體申請資助卻那麼困難?

    資深的insider 胡恩威,冇可能唔識問這些問題,但他選擇了用一套低層次的語言(lower language)去問低層次的問題,事後還博得不少文化人的掌聲。香港文化界係一個insidersociety,唔到你唔信!

Comments (1)

  • 以藝術論,《東宮西宮》是垃圾,完全沒有舞台劇應有的水準,藝術上也是毫無價值。《東》大紅,我覺得一方面是因為香港比較少政治類舞台作品,而更重的另一方面,是胡懂得包裝。在香港,包裝絕對是先行,是唯一,當城中的「潮人」「紅人」都推蔫,自然就會洛陽紙貴。這與水準無關。

    香港這個地方,藝術是用來給人貼金的花黃。所以甚麼外地的舞台劇作品,即使如何與本地文化脫節,如何艱澀難明,只要冠個甚麼甚麼外國大作的名頭,自會門庭若市,藝術的內容從來不是重點。

Post a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